close

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01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數據,中國剩女突破3800萬,當時看到這個數據也是很震驚,所謂「剩女」,我們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被剩下來的,被挑選剩下來的,毫無疑問,這是女性偏見的認知,相信很多人都不喜歡這個字眼,為什么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被稱之為「剩女」。如今社會在發展,人們思想解放,女性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女性思想上的覺悟,婚姻已經不是女性的必選項,當然這裡不是倡導女性不婚,而是當愛情來臨的時候,欣然接受,當愛情遲遲未到的時候,也能夠做到坦然處之,活的自由而瀟灑。女性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可以改變自己出生的階層。 ...... 02 可見雖然沒有結婚,但是她對自己的年齡並不避諱,而陳喬恩,之所以能夠如此自信,無非是自己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即便是自己一個人生活,也可以衣食無憂,如果一個人加入自己的生活,沒有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那麼還不如一個人,陳喬恩把婚姻看的很通透,現在的陳喬恩就像是老少女,她不會因為自己的年齡所束縛,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不在乎別人的的眼光,活得獨立而自由,陳喬恩的生活,正是印證了那句話,「女性經濟獨立,人格才能獨立,人格獨立才能夠自由」!因為只有你實現了經濟獨立,你才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 演藝圈另外一個被稱之為「黃金剩女」的人,莫過於張韶涵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張韶涵,因為我們都是聽著她的歌曲長大,像是《隱形的翅膀》《親愛的那不是愛情》張韶涵的歌曲都很勵志,一直很喜歡張韶涵的一首歌曲《阿刁》,張韶涵把這首歌曲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命運坎坷,但是心中依然有希望,只要不放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張韶涵說這首歌曲里堅強的《阿刁》就是自己,因為張韶涵在事業的巔峰期,遭遇過親人背叛,朋友出賣,後來事業受到影響,張韶涵消失在大眾的目光之下,後來張韶涵復出,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下,事業逐漸有了好轉,那首《阿刁》,是張韶涵在唱自己! ... 無論經歷了多少困難?張韶涵從不輕易放棄,她小小的身軀下,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沒有什麼能夠打敗她,因為她從不認輸,張韶涵至今仍是孑然一身,之前張韶涵有接受採訪,被問道感情問題,她說道對方一定要有自己事業,並且要比自己強,因為張韶涵自身本來就很強,一般的男人是駕馭不了這樣的女人,因為這樣的女人有自己強大的精神需求,她還說過:「錢能夠買到的東西都不是真愛,如果很多人不能夠滿足我們,我們自己滿足自己就好了,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靠別人,為什麼不能夠靠自己呢」?從這段話,就能夠看出張韶涵很獨立,要強,想要什麼?從不寄托在他人身上,想要的自己就獲取,這是張韶涵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 ... 03 當然那,沒有哪個女人不嚮往幸福美滿的婚姻?如果遇到一個真心對待自己的女人,女人也會滿懷憧憬的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是世界那麼大,能夠遇到對的另一半,是很難得的!如今的張韶涵也已經38歲,也邁入了大齡剩女的階段,但是她也不引以為然,因為她懂得,無論是多大年齡,活得舒服自在才是最重要的。寧缺毋濫,她不會因為自己年齡到了而結婚,也不會因為將就而結婚,而會是因為愛而結婚,步入婚姻的殿堂,這樣的婚姻才是有意義的!這是張韶涵的人生,我們祝福她,一個堅強美好的女人,她值得擁有最好的,相信最好的尚未到來! ... 這是明星們的人生,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們普通人不能夠跟明星比較,明星有好的物質基礎,即便是到了適婚的年齡,沒有結婚,還有事業,還有金錢,但是作為普通人,一旦到了年齡,最好是順應社會的潮流,當然那,我們不反對任何一種生活方式,無論你選擇哪一種生活方式,都是個人自由,我們不做評價,因為每個人為了生活,都已經用盡全力,很辛苦了!希望大家都能夠站在平等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不要給那些看起來,特立獨行的人,貼上「剩女」的標籤,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很高,如果女性結婚生子,做全職太太,會有人覺得你經濟不獨立,一旦女性在外面打拚事業,又有人說你不顧家,不是一個好妻子,好媽媽!可是女性她沒有三頭六臂,只能夠專心的做好一件事情! ... 自古以來,女子無才就是德,女人無論是在外面做的再好,在傳統的觀點下,都不如嫁的好,這是男權主義下的思想,即便是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齡,沒有結婚,也不應該被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女人到了30歲沒有結婚,身邊會有很多人質疑,但是男性到了30以後沒有結婚,大家都會覺得,他在忙事業,這是對待男女之間的差異!我們希望女性能夠得到平等的對待! ... 04 而女性自身的價值,並不僅僅是通過結婚生子來實現的,沒有結婚前,女性可以不斷提升自我,用智慧去武裝自己,不斷的學習,努力實現經濟上的獨立,只有當你足夠好的時候,你才值得擁有更好的,因為這個兩個人在各方面都是勢均力敵的,你很好,我也不差,而這樣的感情,才更容易長久! ... 所以,對於婚姻而言,每個人都要有清醒的認知,不要去在乎外界的流言蜚語,過於在乎自己的年齡,對於一個優秀的女性而言,年齡只是一個數字,而不是桎梏。我們應該掙脫年齡的束縛,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東西,當你有幸的遇到那個對的人,也可以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不要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你可以勇敢地做你自己,我們希望社會給女性更多空間,給予平等尊重,不要用「剩女」的標籤,去衡量一個女性的價值?我們希望有那麼一天,女性可以從容淡定的活出自我,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生而為人,希望大家務必善良!

 

 

內容簡介

為什麼故宮會有兩個?
台灣甚至還出現了南部分院?
兩岸的故宮哪個好?差別在哪裡?
為什麼故宮出國辦展覽會那麼困難?
是文化交流還是有更多的政治盤算?

  了解兩岸的錯縱複雜關係,絕對不是只有政治一條路線,故宮正是政治影響文化,文化影響政治最具體的一個指標!

  在兩岸的近代史裡,故宮牽涉了極為敏感而又多重的議題神經,碰觸到數千年來臺灣、中國、甚至是整個亞洲與世界之間相互纏繞的政治權力運作,以及複雜的歷史文化變遷……遠遠超越了一個博物館單純的文物收藏角色!

  長期關注華人圈事務的日本作家野島剛(Nojima Tsuyoshi),從東亞文化與政治觀察者的第三者角色,蒐集豐富的史料,累積大量的第一手訪談紀錄,並以資深新聞記者的敏銳嗅覺與犀利見解,搭配深入淺出、流暢生動的筆觸,娓娓道出兩岸故宮人事物分合遞嬗的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野島 剛


  資深媒體人,作家。曾任職朝日新聞社佐賀支局、西部本社;二○○一年起擔任駐新加坡特派員;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其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二○○七至二○一○年擔任駐台北特派員,報導採訪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現於日本、台灣、中國大陸等地各地媒體開闢專欄發表時事評論。已在台出版《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聯經)、《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聯經)、《銀輪巨人:挑戰巔峰的捷安特精神》(天下)、《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裡的台灣新形象》(聯經)。

譯者簡介

張惠君

  一九七○年出生,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譯有《漢尼拔戰記》(三民書局)、《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聯經)、《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聯經)。

目錄

為什麼要寫故宮?——臺灣版序

第一篇 話文物

第1話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人氣國寶
第2話 白瓷嬰兒枕:定窯白瓷引人入眠
第3話 四庫全書:世界最大的叢書
第4話 定武蘭亭序:書聖的最高傑作
第5話 早春圖:中國繪畫的一大轉捩點
第6話 散氏盤:漢字誕生的理由
第7話 龍形玉珮:與權力結合的怪物
第8話 金加彩唐馬俑:幫助故宮的日本人
第9話 宋徽宗書詩:風流天子,徽宗的威力
第10話 寒食帖:命運悲涼的名品
第11話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乾隆皇帝期望的清代版本
第12話 赤壁圖:喚醒三國的熱血
第13話 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蒙古帝國的全球化商品
第14話 快雪時晴帖:乾隆皇帝稱為「神」的作品
第15話 碧玉屏風:致贈天皇的禮品
第16話 米色魚耳爐:謎樣的名窯、哥窯的裂紋
第17話 青瓷無紋水仙盆:汝窯的「雨過天青」
第18話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補足故宮缺口的男人
第19話 馬關條約:蔣介石帶走的外交檔案
第20話 元太祖半身像:橫綱膜拜的成吉思汗像
第21話 富春山居圖:兩岸泣別的名畫
第22話 百駿圖:紫禁城內的外國人畫家
第23話 嘉量:想當始皇帝的夢想
第24話 祭姪文稿:懷才不遇的仕途,書法家的名聲
第25話 毛公鼎: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第26話 谿山行旅圖:藏在畫中的隱居者思維
第27話 品茶圖:「十全老人」乾隆的堅持
第28話 玉琮:人類仰望上天的欲望
第29話 象牙透雕套球(一):工藝發展極致的清代
第30話 象牙透雕套球(二):神乎其技的真相
第31話 剔紅花卉長頸瓶:漆器之美
第32話 澄泥虎符硯:書法的後勤部隊
第33話 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臺灣的歷史形象
第34話 畫魚藻:展現「得水之魚」
第35話 畫班姬團扇:中國美女的畫法
第36話 鉤連乳丁紋羊首罍:羊的青銅器
第37話 伏羲坐像:道統的象徵

第二篇    談故宮

第38話 四川的「戰時故宮」(上)
第39話 四川的「戰時故宮」(下)
第40話 留在南京的「故宮」
第41話 故宮存在的理由
第42話 兩岸故宮哪個好?
第43話 啟動兩岸故宮交流(上)
第44話 兩岸故宮交流啟動(下)
第45話 民進黨的故宮(一):追求「多元故宮」
第46話 民進黨的故宮(二):故宮南院是希望還是重擔?
第47話 民進黨的故宮(三):組織條例修正的攻防戰
第48話 民進黨的故宮(四):創造與社會的連結點
第49話 海外展(一):英國展
第50話 海外展(二):蘇聯展
第51話 海外展(三):兩次赴美國展覽
第52話 海外展(四):法國、德國、奧地利展
第53話 日本展(一):奇妙的新聞快報拉開序幕
第54話 日本展(二):挫折的歷史
第55話 日本展(三):媒體間的戰爭
第56話 日本展(四):浮動的二○一二年
第57話 日本展(五):風暴的一週
第58話:日本展(六):為何會發生「國立」名稱問題?
第59話 日本展(七):日本展有沒有成功?
第60話 中華文化與故宮
第61話 張大千與故宮
第62話 仿古與唐英
第63話 琉球與故宮
第64話 楊守敬與故宮
第65話 北溝物語
第66話 我和故宮院長們
第67話:故宮旅遊學
第68話 老故宮與文物有靈
第69話 臺北故宮價值有多大?
第70話 孔子也在故宮
第71話 末代皇帝溥儀和瀋陽故宮
第72話 日本人與故宮
第73話 日本作家與故宮
第74話 孫文與故宮
第75話 蔣介石與故宮
第76話 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上)
第77話 熱愛故宮的總統夫人(下)

第三篇 訪昔人

第78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杜正勝
第79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林曼麗
第80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張臨生
第81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
第82話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
第83話 專訪前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
第84話 專訪前南京博物院院長梁白泉
第85話 專訪日本眾議院議員、日華議員懇談會代理幹事長古屋圭司
第86話 專訪前東京國際博物館副館長西岡康宏
第87話 專訪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蔣伯欣
第88話 專訪前臺北故宮副院長莊嚴之子、攝影家莊靈
第89話 專訪中國文化評論家余秋雨
第90話 專訪「臺北故宮」節目總撰稿人胡繞

後記 故宮九十後記
 

臺灣版序

為什麼要寫故宮


  我寫的《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一書二○一一年在日本出版,後來翻譯成中文,二○一二年在臺灣出版,二○一四年在中國出版。

  在臺灣和中國出版時,為了宣傳,我到當地接受報紙、雜誌、電視等媒體訪問,受訪的次數相當地多。那個時候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你是日本人,為什麼要寫故宮的事情呢?」因為太常被問了,回答多了我也像官員一樣,形成一套固定的答案:「在這個世界上,相同名稱、相同收藏的博物館竟然有兩個,非常不可思議,似乎可以列入世界七大奇蹟了。已經變成兩個故宮的存在,在這個半世紀當中,也許發生過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對於我這個外國人來說,這些事情實在很妙,讓人想知道背後的原因。就這樣持續採訪下來,最後寫成了一本書。」

  當我這麼回答之後,接下來繼續提問:「那麼日本人寫出這本故宮的書,和其他有關故宮的書,有什麼不同嗎?」這時候我就會盡情把想到的都說出來:「有關故宮的書已經有很多,但多數都是歷史或藝術的專家所寫。我自己沒有學過史學或是藝術史,並沒有想要寫一本純粹歷史的書或藝術的書,這些交給專家更好。我是透過故宮這個過濾器,描寫中國、臺灣、日本有關的亞洲近代史及現代政治。讀過這本書的人就會知道,基本上政治和外交的內容應該占了大半。因為故宮就是政治問題和外交問題,我相信這個觀點和過去所出版的故宮書籍完全不同。」

  這時候如果對方顯得很有興趣的樣子,我就會再繼續說下去:「不管是中國人或是臺灣人,一定是用自己的觀點去寫故宮。中國人認為北京故宮是直系長男本家,臺灣故宮是配角。臺灣人認為臺灣故宮是本家,中國故宮是配角,而且對兩邊來說,這和兩岸關係很敏感的部分有關,因此會忽視配角的存在,或是書裡寫得好像根本不存在。但是對我來說,兩邊的故宮都是主角,想像成一張分裂的地圖,因為我是外國人,針對兩岸關係是沒有特定的意識型態或是政治立場,有利於客觀書寫兩邊的故宮。」

  對於臺灣人或是中國人來說,這的確是觸碰到了「思考的死角」。

  中國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位於大陸的中國是直系本家,臺灣的故宮就是定位在旁系。相對地,臺灣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的正統,故宮在臺灣當然是直系本家。兩邊當然未曾就「誰是本家」來對話或討論過,如果有這樣的對話,大概只有對罵。在各自的言論空間下,兩邊的學者或媒體都以自己這邊是本家為前提進行研究或報導,比較不容易設在「第三隻眼」的角度。

  同時,日本美國等和故宮關係深厚的國家,受到對於各自兩岸關係的政治立場影響,親中派的認為北京故宮是本家,忽視臺灣故宮;相對的,親臺派傾向認定臺灣故宮才是本家,不會好好的去看北京故宮。

  在《兩個故宮的離合》這本書中,我已盡力排除意識型態,不管對於哪個故宮,都盡可能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下筆。當然因為我是擔任《朝日新聞》臺北特派員時所採訪,因此以在臺灣所見所聞採訪內容為主,與臺灣相關的內容占了三分之二,但是在政治上,我誓言沒有袒護任何一方。《兩個故宮的離合》一書在臺灣和大陸的銷售量都超乎我的預期,也得到不錯的評價,我認為這即是因為我貫徹以第三者的立場,帶給讀者新鮮的感受。

  此外,我開始寫故宮時就已決定,我不是要寫藝術文化,我是要透過分析政治、歷史、社會當作一種手段來寫文化。在分析中國問題方面,現在的日本是否過度忽視文化這一塊,是否刻意避開中華文明要素,我想提出我的批判。

  過去,對於日本人來說,中國就是中國文化。尤其是在江戶時代受教育,在明治維新以後提倡中國論的那些人,多半是如此,如內藤湖南、桑原隲蔵、狩野直喜、白鳥庫吉、吉川幸次郎、青木正兒等。他們經常透過文化談中國,這樣的傳統一直維持到戰後的竹內實、竹內好。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日本的中國論開始遠離文化。

  然而,要理解中國及中國國民,還有,如果要理解日本和日本國民,究竟是不是可以忘記中國文化這件事,我心中充滿疑問。

  為什麼我們使用漢字?
  為什麼要在學校寫書法?
  為什麼名人的客廳會掛畫軸或畫來裝飾?
  為什麼日本的茶道喝抹茶?

  這些有關日本文化根源的問題,如果不懂中國文化是回答不出來的。

  但是到了今天,我們對於中國文化,雖然在物理上相連,但在精神上有點分離,連這樣的提問也變少了。

  最近二十年來,中國急速發展經濟,大國崛起,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這樣,對於理解中國的需求這麼高,其中,故宮正是瞭解中國的好教材。

  光是看故宮收藏的文物,充分反映了中華的歷史,與其閱讀寫得不好的中國史書籍,不如把重心放在中國歷史當中。例如,如果解讀〈嘉量〉這件文物,就必須理解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的經濟政策,〈嘉量〉象徵統一度量衡的事業。從蘇軾的〈赤壁賦〉,看到北宋當時的政治情況,甚至也會浮現三國時代的動盪。向風流天子、愛好藝術的宋徽宗身上學習,也必須知道北宋政治弱化及滅亡的悲劇。從青花瓷,浮現蒙古帝國擁有廣大領土連結西方,向中東及歐洲地區大量輸出,迎向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此外,如果想要了解中日的近代史,透過故宮是最容易弄清楚的。故宮的誕生是因為清代的滅亡,故宮文物從北京遷移到上海、南京,是因為日軍侵略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故宮文物開始從南京遷移到四川,這是因為中日戰爭開打,日軍已逼近南京。故宮文物跨海到臺灣,是因為蔣介石輸掉國共內戰。北京和臺北的兩個故宮,延續著兩岸的分裂。

  這樣一路分析下來,我們可以知道故宮的歷史就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文化反映了中國所有的東西,那麼中國人也透過文化反映了自己的歷史和命運。

  為了理解我們永遠的鄰居中國,代表中華文物精髓的故宮文物,我認為這是再好不過的絕佳素材,也是理解中國的捷徑。

  當思考所謂臺灣問題或是兩岸關係,故宮通常是政治問題的最前線,觀察故宮問題,有助於政治分析。臺北和北京兩個故宮的存在,簡直就像兩個「中國」的並列;簡單說,故宮問題就是兩岸關係的具體化。思考故宮問題,就是思考中國,就是思考臺灣,也就是思考兩岸關係,更是思考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現代史。

  因此我寫了故宮,之後也會繼續寫下去吧。
 
文/野島 剛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28023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7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1話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人氣國寶

「人間巧藝奪天工」,這句話出自元代全方位文人趙孟頫的七言律詩《贈放煙火者》。在距離元代一千年後的日本,作家陳舜臣曾經巧妙地如此詮釋:「中國自古以來認為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人類創造出更勝於大自然的渾然天成,卻完全感覺不到手工加工的痕跡。」(《雨過天青》)日本民族認為大自然是內化於身體的一部分,而中華民族則是採取與自然對決的觀點,這兩種迥然不同的自然觀,可能永遠地分道揚鑣。然而,當欣賞臺北故宮至寶翠玉白菜之時,中華民族的自然觀就會進入思考的邏輯。使用玉石雕刻的白菜,令人感覺得到是「有東西」可以超越大自然的。宛如是一棵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世界中的「理想白菜」。

這個〈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的藏品中,名氣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深受喜愛的一件。所謂「故宮三寶」,拔得頭籌的就是〈翠玉白菜〉,另一件是〈肉形石〉,酷似中華料理的東坡肉;此外還有西周時代的大型青銅器〈毛公鼎〉。這三件稱為三寶。這是從受歡迎的人氣角度來看,如果從中國傳統藝術的觀點來看,「白菜」、「肉」的價值都不高,這些不是藝術品,而被歸類為工藝品,但是卻備受民眾喜愛。因此,故宮人都稱這兩件為「人氣國寶」。

「人氣國寶」翻譯成日文的意思是「有人氣的國寶」,但是這個解讀有些誤差,應該說是「國寶級的人氣」,比較接近原來的意思。暫且不論價值觀,〈翠玉白菜〉的確有種神祕的力量,令人感受到這是一件「美麗的作品」。超越藝術或是工藝的類別,將天然的玉石與精緻的技術融合而成,散發奇蹟的美感,這才是多數人深受吸引的原因吧。

〈翠玉白菜〉是清朝的作品,而清朝是書畫和陶藝並未發展出最高境界的作品,然而工藝卻沒有失去精益求精的精神。不知為何,白菜在清朝的中期至晚期成為流行的主題,〈翠玉白菜〉也是這段時期產出的作品。

我不知道看過〈翠玉白菜〉多少次了,但每次到訪故宮,還是會去看一眼。為什麼呢?在故宮所有的展區中,沒有其他任何展覽品會有這麼多人圍在四周仔細觀賞。為什麼仔細觀賞?那是因為實物比想像中的小多了。長十八.七、寬九.一、厚五.○七公分,大概只有成人的手掌這麼大。想像中的樣子,會是像一個人頭這麼大,也許是深具魅力的工藝技術吧。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OAEB5En.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0860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西湖更年期減重門診苗栗經絡刮痧能減肥苗栗手臂瘦身中醫診所蘆竹中醫減肥埋線
台中西屯區手臂瘦身中醫診所 新竹減肥中醫調理 北屯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針對暴食症體質調整竹南穴位埋線中醫診所 大里減肥中醫調理 健康輕鬆減重不復胖推薦台中中醫減重門診大里產後瘦身減肥中醫診所 台中大腿瘦身中醫診所 潭子中醫減肥推薦的中醫診所台中北區虛胖中醫減重方式 中壢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 針灸埋線減重效果好的中壢中醫診所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clh8lzgtu 的頭像
    aclh8lzgtu

    aclh8lzgtu的部落格

    aclh8lzg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